铣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铣床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官宣重庆大学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揭开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0-10-14 10:26:00 阅读: 来源:铣床厂家

谢更新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李裕锟 摄

现场记者提问。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5日11时讯(记者 林楠)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承担研制的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随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征,是嫦娥四号任务中唯一一个由教育部高校研制、第一个登上月球系统级的航天器并着陆月球背面的科普载荷,该载荷也是人类首次在月球上开展生物试验。今日(15),重庆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揭开神秘面纱。

2019年1月1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传来捷报,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行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1月12日20时,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最后一张试验照片,显示载荷内生长出的植物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高真空、宽温差、强辐射等严峻环境考验后,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据了解,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地面组装合盖过程中,所有生物装载操作均在严格无菌环境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确保全过程无生物污染。

华龙网记者现场直播。记者 李裕锟 摄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是一个高度密封的抗压容器,在经历发射和着落等阶段严酷的力学考验后,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月3日)23:18分加电开机并启动主相机拍照,23:48分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发射场等待发射两个月以及太空飞行近一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1月5日晚8点 ,地面接收数据显示载荷内种子已经发育为胚根。

2019年1月12日20:03:34地面发送了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断电指令,载荷正常关机。“从开机至断电,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主副相机累计拍照34次,下传照片170多幅。与整器保持良好的持续通信状态,并实时传回温度、电压、气压等各项遥测数据。通过照片数据和遥测数据分析,设备内部水已完全浸润土壤,温度、压力等完全符合生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达到设计指标,部分指标超过预期。”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教授介绍。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试验,以前科学家在空间站以及其他航天器上开展过多次生物试验,但月球上还从未有过。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已初步实现人类首次月面生物试验,在荒芜的月球上培育出第一株植物嫩芽,并随时间的推移,成功实现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对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具有重大意义。”谢更新说。

为进一步凸显本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的科研和科普价值,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组同时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月对比实验,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球、月球不同条件下以及在地面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据生物科普试验载荷负责生物模块的团队成员介绍,对照试验分为封闭环境1:1对照和开放环境下的对照试验。1月3日23:50,地面试验载荷与月表载荷同步注水,对照试验正式开始。整个地面对照试验全程以在轨工作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温度作为参考,地面对照通过控温,与在轨工作温度保持一致。截至1月12日,地面对照实验罐体内已陆续发现棉花、油菜种子萌发,且长势良好,可观察到嫩绿的子叶。开放环境下,可见油菜、棉花和马铃薯种子萌芽,幼苗呈茂盛生长趋势。

据介绍,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月面注水进行发芽和生长实验以后,经过9天时间进入月夜期。目前,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已进入断电状态,载荷内部在月夜温度零下52℃的情况下,所携带的6种生物将结束本次科普试验使命,处于冷冻状态。待下一个月昼期温度上升后,在全封闭状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6种生物将被慢慢分解成无害的有机物,并将被永久封存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部。

点击图片看专题

兰州男科医院排名

太原治疗女性白癜风医院

郑州治疗脱发的医院

无痛人流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