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铣床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互联网整理者的Follow说

发布时间:2020-02-11 07:23:56 阅读: 来源:铣床厂家

(速途网专栏 作者:魏武挥)知乎上,曾经有一名学生邀请我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一个二本的本科生,考北大的新闻传播研究生会不会被歧视?”我回答了一个字:“会”。这个回答受 到了该问题下最多的赞同。我注意到页面右侧,有一个用户专门建立了一个收藏夹来收藏我的这个答案,这个收藏夹取名为“一字答”,其中全部是知乎上一个字的回答,而且这些回答还颇受好评,大有一些“一针见血”的味道。

知乎上有形形色色的收藏夹,都是用户自行收藏的各路问题和答案。点击这些收藏夹,都是些不错的文本。这些收藏者们有时候比回答者还用心,依照他们自己设定的标准,精心挑选。我把他们称之为:整理者。

在互联网时代尚未开启之时,就有专门的媒体做“整理者”的事。比如上海有一份很受欢迎的报纸《报刊文摘》,时至今日依然是四版的报纸,在我 的印象中,似乎也没怎么调整过版面。这份报纸的毛利率极高,因为它其实并不进行所谓的原创生产,也不花大价钱购买稿源。它只是转载,然后给原作者一笔其实 很低廉的转载费用(这是合法的)。不过,它还是下了一点编辑的功夫,因为要把比较长的原文予以摘编改写为比较短的文章。

互联网出现后,整理这件事变得极为容易,它分为两个步骤:收藏和或分享。整理者一般不改动文字,最多给所整理的文本加上一个到数个的标签。 标签与目录夹不同的地方在于:一篇文章如果有若干个标签,它就可以在不同的标签类中出现而无需再行复制一遍。整理后来成了专门的一种应用“网摘”,美国的 delicious非常火爆,国内一时间出现了大量的C2C版本,连新浪百度这样的巨头都一度参与过。

整理者与正宗传播学理论中的传者和受者不太相同,他们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生产者。但他们能改变甚至是再造传播路径:1)将本来访问 不多的文本变得访问极多,类似新浪微博上的很多大V做的转发,在我眼里,就是一种整理:分享;2)将已经沉没下去的文本再度翻出来。信息世界中信息的寿命 其实很短,但经由整理者之手,这些文本再度焕发了生机。

但delicious很快没落了。我和知乎的运营官黄继新专门讨论过这件事,最终达成了共识:早年的整理(收藏分享)在社交基因是很欠缺 的,因为它缺少了一个“follow”的按钮。在微博盛行的今天,我们会觉得一个“follow”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我做过博客大巴的运营官,我深深地知 道,这个按钮用“石破天惊”来形容也不算过分。

在运营博客的时候,为了说服广告商,我称博客传播带有“链式传播”的特征:博客A讨论了这个话题,可以由博客B继续。但我自己明白的是,在 博客世界中,链式传播其实是很微弱的。除了一个很难用平常的语言解释清楚的trackback,事实上也很少人用。博客世界中的互相持续访问,大概除了本 身就是线下好友外,很罕见。RSS浏览器能部分解决持续访问的问题,但无法形成互相,也就谈不上社交不社交。

我曾经想过不少方法,有些方法今天看来,笨拙得可笑。一直到twitter搞出个follow的时候,我还有些浑然不觉。当微博深入人心后,我才意识到,一个follow,解决了多少当年困惑我良久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某媒体报道说,新浪微博只有3成的用户在生产微博。这成为了一些唱衰微博者的证据。但其实在我看来,这事非常正常。早在 09-10年的时候,微博就是这样的态势。二八法则总是适用的:少数人写,大部分人看。一个平台活跃度的核心关键生产者并不是第一位重要的(当然也重 要),整理者——在我看来,才是第一位重要的。

整理者已经慢慢地开始向“智能化”演变,比如本专栏过往一篇《新闻客户端的玩法》中 其实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如何向用户推送ta感兴趣的信息。这个可以通过众包的方式,借助“follow”,让用户向用户推送,也可以由机器执行一定的算 法后向用户推送。我以为,这两者都必须存在。只有第一种,新登陆的用户会不知所措;只有第二种,信息的类别会有些枯燥,毕竟,计算机是没有联想能力的。

单纯的整理者应用,至少到目前为止,商业上并没有看到特别成功的。但在一个较为庞大的we media场域中,整理者(无论是人工还是机器)会帮助这个场域在活跃度上提升至少一个量级。这是任何一个从事内容平台的人,都必须注意到的。(商业价值专栏供稿)

代理记账电话

工商税务代理公司

深圳工商税务合作

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